http://www.cw.com.tw/pics/SpecialRpt/9407b/319.asp?CatID=

http://ad.cw.com.tw/cw/319/reason.asp

天下雜誌最近出版了一個有關於台灣ㄉ故事...

微笑是個最有禮貌ㄉ無聲語言~無論走到哪都是世界通用ㄉ國際語言

以前從不覺得台灣是個寳...但是經過歲月及經驗學習ㄉ累積(撇開政治和社會新聞)慢慢ㄉ發現台灣無穹無盡ㄉ生命力...

但這些發現卻不是在一般大城市中所擁有...而是需要大家走入窮鄉僻壤才能發現ㄉ秘密...

並且要用心ㄑ體會...從心走出ㄑ相信你我會發現從沒有過ㄉ感動

台灣是需要大家ㄉ關心及愛護

而微笑只是第一步....

推薦一本近期ㄉ雜誌~<<天下雜誌-微笑台灣再訪319鄉>>

以下是截取天下雜誌裡ㄉ文章... 

319鄉星光燦爛

  作者:洪震宇 2005.07.01
我們跋山涉水,找尋那抹台灣失落已久的微笑。那是個沉睡在青山溫柔臂彎的小鎮,在遼闊藍與巍峨綠交織的宜蘭縣南澳鄉,我們見到久違的純真。
   二○○一年,《天下雜誌》發行的《三一九鄉向前行》特刊,在這裡意外拍到十二歲的泰雅族少女涂曉翠(泰雅族名字是雅耶芭雅希)的笑容。那是一張令人感動的臉孔,讓人不禁追憶曾有的純真與美好。

憑著這張照片,透過網路搜尋與熱心人士的指引,我們懷著忐忑的心,又來到南澳,想知道四年後的她是否安好?

慧黠的眼神與輕揚的嘴角,笑容清澈如昔。「那就是我啊!」念高一、身材高窕的曉翠,害羞地看著照片說。

「小女孩長大了,那個微笑依然存在,」跟我們一同前往的《天下雜誌》攝影組召集人楊煥世興奮地說。

這份感動鼓舞我們完成《微笑台灣》專輯。我們相信,這股力量不是遺世獨立的孤芳自賞,而是深埋在島嶼每個角落。

愛爾蘭作家王爾德曾說,「我們都生活在泥沼裡,但仍有人仰望星空。」這不是一個停止期待的黑暗時代,台灣也不是三一九座彼此流離失聯的孤島。

台灣各個角落就有許多人仰望未來。他們為了安身立命、懷著對美好事物的牽掛,用旺盛的生命力,滋養與灌溉家園。

為了證實與匯流這股力量,我們組成龐大的八十人團隊(包括四十位採訪記者、二十位後製人員,以及二十位負責研究調查的工讀生),遠離喧鬧騷動的台北都會,親身走訪三一九鄉最純真友善的感動。

我們試圖為星羅棋布的三一九鄉星空定座標,讓友善之旅有方向。我們用五個指標來找尋微笑商店與微笑社區,讓旅人有更深刻的體驗感動。

台灣真的有這種地方嗎?如同懷抱著找尋泰雅少女曉翠的期待,我們在四月出發了。「你們確定能走完三一九個鄉鎮嗎?那麼多窮鄉僻壤,會有什麼好地方?」許多人懷疑。

出發的心情就如同五月初的全台雷雨暴,充滿壓力與不安。大雨滂沱中,我與另一位負責人許癸鎣,深夜從雲林古坑返回台北,在高速公路上,眼前天際像是電影「魔戒」中的畫面,連綿密布的閃電夾著萬頃雨水,以劃破天幕之鈞,朝我們奔來。

儘管前方視線不明,不知身在何處,我們卻握緊方向盤,小心翼翼地走過雷雨暴籠罩勢力範圍,順利返家。

這趟旅程就像這本專輯的進度,在不確定中出發,從驚喜中歸來。

四十位下鄉的採訪記者,用「心」與「眼」與每個店家深入訪談與考察。有人曬黑脫皮、吹海風感冒,甚至迷路在路邊大哭、車子陷在泥濘裡動彈不得,或是不知道明天會遭遇什麼狀況而擔憂?

比方到東引採訪的汪文豪,當飛機即將降落到馬祖南竿機場時,因為雨勢過大,必須返回台北,只得隔天夜晚再搭船到東引。為了爭取時間交稿,他從東引搭直昇機到南竿,又因為濃霧而取消班機,必須等到隔天搭船返台。但藉由網路之便,照片與文字都順利傳回台北。「除了潛水艇沒搭過,其他方法都用了,」他說。
 

 面對不確定的挑戰,團隊歷練出高昂士氣。六月九日深夜,九位高屏小組成員在下榻的飯店開會,準備要在恆春會合,藉由集體採訪的方式,在南台灣尾端為三一九鄉採訪之旅畫下句點。

不確定之後的驚喜,最讓人刻骨銘心。

因為記者們在第一線感受最溫暖的微笑與故事。例如屏東市的「遇見幸福咖啡館」,女主人都會退給客人消費金額的五%,請客人將錢投入櫃檯上的勝利之家與伯大尼之家的愛心箱。屏東萬巒的一家咖啡店,年輕的負責人關懷萬金村孩童教育問題,用退伍金開了咖啡店,鼓勵孩子到店裡學習英語、藝術或小提琴。苗栗大湖的天恩農莊負責人李平,也用繪畫、環保與社區營造,為大湖增添光彩……

一路上,我們遇到許多地方熱心人士協助、甚至是路上不知名行人的指引帶路,他們無私付出、不求回報,用信任、熱情與微笑相待,都讓我們對台灣這塊土地更充滿信心與感激。唯一可以回報他們的方式,就是如期完成三一九鄉鎮、兩千個「微笑聯盟」商店的故事。

這些故事只是起點,還需要更多人的參與,才能繼續流傳。尤其當六一二水災衝擊南部的美麗家園時,更需要我們伸出援手,用實際行動關懷在地朋友、呵護剛發芽的微笑種子。

友善的鄉鎮之旅,等待友善的旅人細細體會。別忘了帶著微笑,拜訪這些店門口貼著微笑標章的商店,再記得用「微笑台灣三一九鄉」的鄉鎮護照,蓋下滿滿的感動與回憶。

此刻,想起蘇格拉底留給世人的最後一句話,「未經檢驗的生活,並不值得去活。」期待大家用「心」與友善,在旅行中去體驗台灣的美好。

還等待什麼?微笑台灣三一九鄉,出發吧!  

 

帶著微笑去旅行
  作者:殷允芃 2005.7.1 /第236期
微笑是小事,但卻可能啟動善念、帶動善的循環。帶著微笑,去旅行,是很小的行動,但卻可能對自己、親友和他人,帶來激勵與感動。
   為什麼要推「微笑台灣」?

先從兩個小故事說起。

幾個月前,認養台北故事館的陳國慈,去香港參加一個國際城市論壇。在上台講述台北經驗前,被一位陌生的外國人攔住,提醒她,一定要強調台北人的友善。她的演講,呈現了台灣自動自發的公民精神和市民參與,贏得了滿堂彩。

也是幾個月前,來自哥本哈根Georg Jensen歷史館的負責人夫婦,在自助旅行環繞台灣之後,熱情地稱讚,「台灣是我們去過國家中最友善的地方,台灣的人,真的很友善。」

來台觀光客的調查中,「友善」也被列為台灣最具吸引力的要素之一。

只是,這似乎與一般台灣人的自我觀感有異。台灣似乎正陷入一種自我放逐的情緒理,對任何事都充滿了懷疑、猜忌、冷漠、無力。

要如何才能打破這種負循環?有什麼事是可以不分顏色、跨越黨派朝野族群,不論城鄉男女老幼,皆可共同參與的?

如果友善是台灣的強項,我們又要如何增加友善的能量,如證嚴法師所說,加強他你我之間的,善的心室效應?

用最自然的、最簡單的、最天生的微笑對待彼此,似乎是不錯的開始。用微笑,踏出善意的第一步,無論那是多麼輕易、小小的第一步。

為什麼要再訪三一九鄉?

四年前,《天下雜誌》推動「319鄉向前行」時,曾寫過:

「319鄉,如果認真想、用心看,每個鄉鎮都有值得驕傲的獨特故事。

只是無論我們曾經在台灣居住了幾個世代或幾十年,卻從未曾嘗試仔細地去認識、去了解、去體會腳下賴以維生的地方。我們總是急切地向前奔跑追趕。

由於不了解,自然不會關懷。不認識,自然不會產生情感。沒有記憶、欠缺歷史與故事,自然不會凝聚附著。風吹草動,就心起恐慌,有著時時再移民的衝動。唯恐落伍,就急著哈日、哈韓、哈美、哈上海。

全球經濟下的企業家必須與世界接軌,在全球馳騁奔波、開疆闢土。有時午夜夢醒,卻不知是身在矽谷、東京、上海或台北?在哪裡才有窗邊等待的燈光?哪裡才是心靈的故鄉?

在全球各地征戰的企業人士,像放上天的風箏,維繫的細線,是心中家鄉溫暖感覺的支撐與鼓勵,艱辛的拚戰力有持續的意義。

與世界接軌的動力,源自地方。全球化與在地化,其實是一體的兩面。沒有在地化的滋養、創新與實踐在先,無法擴大、延伸、推展到全球。

而與世界接軌,向未來迎航,是台灣必走的、唯一的一條路。

在自由民主的初步基礎上,補強法治的精神與制度,以全體人民生活的品質和生活的型態為競爭標的,努力建立華人世界最佳可能,是跨入二十一世紀時,值得台灣共同追求的新方向。

而這一切的嚮往、願景與追尋,成功的關鍵卻要自縮短城鄉差距、點燃鄉鎮希望做起。」

四年後,我們看到在全球各地征戰的台商成吉思汗們,廝殺更為激烈,版圖更加擴張,相對留在台灣的經濟活動和時間也愈來愈少。放上天的風箏愈飛愈高,也愈飛愈遠。

那維繫的線還夠強嗎?心中家鄉溫暖的感覺還夠支撐與激勵嗎?

拚經濟的目的是什麼?不是為了提升自己和他人的生活品質,追求更有幸福感的生活型態嗎?

 做個微笑旅人

微笑是小事,但卻可能啟動善念、帶動善的循環。

帶著微笑,去旅行,是很小的行動,但卻可能對自己、親友和他人,帶來激勵與感動。

率先下鄉的《天下》四十多位同仁,也領先嘗識到不同的驚喜與鼓勵。欣慰地發現,不論環境如何欠理想,每個鄉鎮都有人鍥而不捨地在發揮想像、在勇敢地為自己的鄉里築夢。

帶著微笑,去旅行,是很小的一步,也可是很大的一步。

除了批判、督促、期望政府提升效能,企業發揮良心外,每個人也可用自己的力量推動鐘擺向正的方向——友善、信任、關懷、溫暖。

 

 

 

出發吧!微笑台灣在等待
  作者:許芳菊 2005.7.1 /第326期
在山之巔,在海之濱,走過鄉野,越過城鎮,尋找台灣三一九鄉鎮裡最友善的微笑,發現隱藏在台灣兩千個你所不知道的精彩故事,邀你體驗這塊土地上最真實的幸福與感動,出發吧!微笑台灣在等待
   這個瘋狂的任務終於接近尾聲!記得在兩個星期前,正在下鄉採訪的我還每天從宜蘭急call「微笑台灣」坐鎮台北的負責人許癸鎣與洪震宇,「我們真的跑得完台灣三百一十九個鄉鎮嗎?我們真的可以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嗎?」「沒有退路了,我們一定要完成!」

懷著「使命必達」的決心,將近四十名的「微笑台灣」團隊成員一路衝衝衝,每跑完一個鄉鎮,我們對台灣的認識與感動便更增加一分。

在蘭嶼,我們發現了比地中海更加美麗的風景;在宜蘭,我們找到了噶瑪蘭原住民即將消失的樹屋建築;在花蓮,我們驚訝地發現一家古老的不得了的照相館,有一位老阿婆用著古老的相機為客人拍照。

台北的深坑,居然隱藏著一座南歐風格的葡萄莊園;在台南的仁德,竟然有著全亞洲唯一的一座悼念猶太人被屠殺的紀念館。

我們發現了全台灣最好吃的花生糖;我們看到了最古老的手工麵線製作過程;我們還吃到了大陸祖傳祕方的羊肉爐……。

更重要的,我們發現了台灣三百一十九個鄉鎮裡許許多多溫暖人心的微笑、令人感動的故事。

在屏東萬巒的咖啡館裡免費教孩子拉小提琴的年輕退役軍官。每天清晨五點在鹽埔媽祖廟口賣海鮮的可愛蜆仔嬸;在台北淡水河岸專心造船一輩子的老師傅;在嘉義太保創意十足的七年級紙黏土藝術家……。

我們也遇到了回鄉的遊子,在家鄉開起有特色的民宿、經營起有品味的餐廳、把已經沒落的家族事業重新轉型再創商機、甚至為家鄉原本土土的特產設計包裝,把它們的鄉土小吃推向國際舞台。

用笑容寫下記憶

在山之巔,在海之濱,在鄉村、在田野,我們用雙腳,踏遍台灣每一寸土地,用真心發現每個鄉鎮的微笑,用我們的筆、我們的相機,點點滴滴記錄下台灣每一個鄉鎮最值得記憶的笑容與故事,這真是一件瘋狂的任務啊!但,還有什麼樣的旅程比這樣的探尋更為動人,更為浪漫?

發動了將近四十名記者,歷經了兩個多月的上山下海,在不確定中出發,在驚喜中歸來,我們用微笑為台灣每一個鄉鎮蓋下戳章,我們用微笑光復失落憂鬱的台灣!

每一個採訪歸來的工作同仁,都有著深深的感動與感恩,還帶著屬於每一個人難忘的記憶與成長。很高興,我們為台灣打了一場「微笑的保衛戰」,用行動證明台灣還很美,用事實證明台灣還有希望。

將近兩千家與《天下雜誌》聯盟的微笑商店,是在《天下雜誌》訂下的五個標準;「友善、乾淨、有特色、有品味、有幸福感」所評選出來的,我們都親自拜訪了每一家商店,在符合這些標準下,邀請他們加入《天下雜誌》的「微笑聯盟」,共同為建立信任、友善、微笑的台灣而努力。

   這些微笑聯盟伙伴,將會貼上「微笑台灣」的標章,在每一個鄉鎮歡迎大家拿著「微笑台灣319鄉」的鄉鎮護照去拜訪。
   微笑無法宅配,需要當面傳送。歡迎每一個人都能親自去體驗每一家微笑聯盟的幸福與感動。我們也邀請你做個微笑的旅人,帶著微笑,出發吧!  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hoeb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